“与儿童一起对话未来”是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的核心表达。在这里,教师尊重儿童的天性,使儿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;教师激发儿童的潜能,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;教师引导儿童身、心、灵同步发展,让儿童成为完整幸福的人。
在悠谷学校课程架构中,“行学”属于六大体系校本课程中的“大阅读课程”,孩子们将在行走中依着自己的生命智慧创造自己的精神,实现内在生命的成长。
悠谷学校这所小而美的学校,学校做的每件事情,都以儿童发展为本,把儿童发展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原点和终点。
校园里每一寸草坪和大活动空间都全天候属于孩子;校园外一墙之隔的东南大学与秣陵杏花村,则是悠谷孩子的大书房与后花园,它们成了悠谷学校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场景支持。
特别是悠谷学校的特色“行学”项目,即让孩子在尽可能自由的行走中学习,在真实情境下激发潜能及自我管理意识,培养合作能力与领导力,提升发现问题、并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究去解决问题的能力,除了学习,在行学过程中孩子呈现出的情绪管理水平、社会公德水平、安全意识、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素养,也是珍贵的成长资料,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。
2018-2019春季学期期中素养汇报的“行学”部分便在占地面积800亩的秣陵杏花村展开。
1
学生分组及开题
每次行学都有学校提供的行学任务书,包括学科知识、跨学科应用、团队协作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的考核。
--混龄小组进行
--小组组长带队
--每组两位鉴护人
鉴护人筹备会
行学途中随行的成人被称为“鉴护人”,由悠谷学校教师及家长志愿者组成:一“鉴”孩子在行学过程中的行为举止,二“护”孩子的安全。
2
行学
根据行学任务书,此次孩子需完成“三叶草项目”、“形状游戏项目”及“垃圾捡拾及分类项目”。
组长发现“目标”,立即振臂高呼,整个小组成员迅速跟上,快步跑向现场。
“找一棵最大的三叶草,量量主叶脉有多长?”一道问题里涵盖了比较、测量、数值单位等知识点。
鉴护人与孩子确认行进线路,除此之外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行学进程。
混龄小组的合作,渐渐产生默契。
给“故事精灵”讲一个自编的三叶草故事吧!
“观察”不仅是用眼睛看,也包括用其它感官去探索。
不论是找对了路,还是发现了垃圾、找到幸运的四叶草,每一次小小的成就感都积淀了孩子的自信。
3
完成任务与总结
行学项目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方式,不仅对结果有所考察,也对行学全程有所评估。鉴护人对4大项共20单项进行评估,给出具体分数,并对每位孩子的整体表现给出文字评价。
此次行学全校同学共收集63.92公斤垃圾,其中包括约41.5公斤可回收垃圾,以纸制品为主。
杏花村行学部分完成后,家长志愿者们交流确认后打出分数,并为每一位孩子填写过程量表,给予中肯的评价。
行走归来,孩子们依然沉浸在行学的兴奋与完成任务的喜悦中,趁热打铁进行反思和总结。
比成绩更重要的,应该是孩子的生命状态与生存状态。悠谷学校的行学,正是全面反映孩子在“透明的成人”陪伴下,最大化发挥主观能动性,最自由地去发现和探索。
悠谷的孩子
是拥有童年的孩子
是被信任与尊重的孩子
是自己认知的主人、是自己心理的主人
更是自己精神的主人
当我看到2岁多的孩子还坐在婴儿车里不被允许下来走动时,当我看到5岁的孩子像幼儿一样下楼梯时,我的眼前就会出现2岁孩子到处游走和触摸,5岁孩子快乐而惊险地跨在楼梯扶手上顺势滑下、飞奔而去、充满活力的身影……
——孙瑞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