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标者,教之法也。要完成“传道授业解惑”之使命,必须立足于对课标的深刻理解和把握,用课标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。一千多年前,韩愈已经为老师这个职业做出了注解,一千多年后,老师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这句话的理解。
在第33个教师节结束之际,南方新书院的老师们不忘初心,在几位教育专家的引领下,集体研读各学科新课程标准,着眼当下,放眼未来,对即将搬上舞台的新形态教学进行深度探讨与研究。
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,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。我们除了分析学情,还应该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思维,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,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、交流、探索和实践,促进其主动发展。新书院的老师们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,围绕儿童成长、课程体系、学习方式等展开充分讨论。
我们为什么要研读新课标? “知乃行之始也”,教师教书也一样,我们只有先学会研读课标和教材,充分理解并把握课标的精髓,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。唯有钻进去,才能跳出来。在新课程的理念下,教学活动需要用课标来指导。 课标是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,以它为准来指导教学,既可以增强主动性,又可以避免盲目性。 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,确定了师生在共同学习活动中的地位,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。
一位教育家曾说过:“为了上好一节课,你一辈子都在备课。” 我们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,研究儿童、发现儿童,充分调动学生对探索未知的兴趣,真正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。我们正在合力探索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,打破陈规、改革创新,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学习,也让他们怀抱梦想并为之努力!